一、什么是化脓性扁桃体炎?
■ 致病菌: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,容易导致感染。
■ 传播途径: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、直接接触传入体内,平时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,当人体因劳累、受凉等原因发生抵抗力减弱,病原体便可迅速繁殖而引起发病。
■ 致病机理:正常情况下,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,黏液腺不断分泌,可将细菌随同脱落的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,以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。
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,细菌繁殖加强,扁桃体上皮防御机能减弱,腺体分泌机能降低,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。
炎症从扁桃体隐窝开始,很快进入扁桃体实质,使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,隐窝内充满脱落上皮、脓细胞、细菌等渗出物,继而出现化脓。
二、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表现是什么?
■ 全身症状:起病急,儿童可出现畏寒、高热(体温可达38~40℃)、头痛、食欲下降、疲乏无力等表现,有时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、呕吐及昏睡等。
■ 局部症状:剧烈咽痛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症状,还会伴有吞咽困难,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、拒食。
当炎症蔓延至咽鼓管时会出现耳闷、耳鸣、耳痛甚至听力下降。
■ 医生查体:可发现扁桃体肿大、咽部充血,肿大的扁桃体上面有黄白色脓点或脓苔,颈部淋巴结可肿大,触痛明显。
三、扁桃体炎要做哪些检查?
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:细菌性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,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。
病原学检测:病原学检测主要是咽拭子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。健康儿童的咽喉部也可有高达40%的正常定植菌,所以这项检查并不推荐为常规检查,而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初步判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。
其他检查:当怀疑有并发症出现,如咽旁脓肿、咽后脓肿、扁桃体周围脓肿时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性地进行CT检查或超声检查。考虑有肾脏并发症时,如考虑A群β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肾小球肾炎等时,应进行尿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。
四、化脓性扁桃体炎如何用药?
■ 一般治疗:卧床休息、清淡饮食、多饮水、加强营养及保持排便通畅;高热或咽痛剧烈时,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,比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。
■ 抗菌药物:
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记住!一定要全剂量、足疗程至少用够10天的抗生素,不要觉得快好了就不服用了,一天也不能省!
刚刚已经提到扁桃体上有很多类似蜂巢的“隐窝”,很多细菌会藏身其中,抗生素不容易达到这些部位达到有效杀菌浓度,治疗不彻底容易为日后反复慢性感染埋下伏笔。
■ 局部治疗:包括含漱液及局部含片等,也有一定疗效,还可以使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、复方硼砂溶液等进行漱口,清洁口腔。
五、需要手术治疗扁桃体炎吗?
偶尔发生扁桃体炎者,不要急着去做手术,可以继续观察。但有些人反复发作,给健康带来影响。根据指南推荐在急性期2周后,并符合以下条件时可考虑扁桃体手术摘除治疗。
六、切除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吗?
扁桃体是人体的“健康门卫”,尤其在儿童时期,它是个很活跃的免疫器官,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,如T细胞、B细胞、吞噬细胞等。
儿童扁桃体发炎是否手术切除,应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,权衡利弊,持慎重态度。
儿童扁桃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,如果肥大但未影响呼吸和吞咽,没有产生较重的临床表现,不应摘除。
扁桃体的免疫作用在孩子3~5岁表现最为活跃,因为切除后可能会影响局部的免疫反应,降低身体抗感染的能力,5岁以下儿童切除扁桃体要慎重。
5~6岁以后,扁桃体的局部免疫功能会逐渐被全身体液及细胞免疫所取代,不用特别担心切除扁桃体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。
温馨提示:上述年龄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指标,本来扁桃体的作用是为了保护人体,当扁桃体引起的病症危害远远超过其保护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时,不论孩子多大年龄,都应该尊重医生诊断进行切除。